大学4年没有让学生拥有这项技能,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失败

更新时间:2019-03-18 06:28:04点击:447 科研管理新闻

大学4年是人一生中非常宝贵的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也是个体发现自我、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可谓人生中的“关键4年”。但是,在我国社会急速变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大学生群体日益多元的背景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群体,并不能够顺利、充实地度过他们人生中这有意义的4年。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和诸多问题,在媒体的各种报道中更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从而沉溺于游戏、赌博等;有的因学业不达标而被降级或是休学退学;有的看似很忙,实则很“茫”,茫然、迷茫,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兴趣在哪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有的虽然毕业了,但依然“啃老”或是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有的甚至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导致自杀或是伤害他人……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在入学率不断攀升、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各类指标排名屡创佳绩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在重视各种可视化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时候,忽视或者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及最终目标,那就是对于“人”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联合生产者的双方,部分高校与学生及其家庭,都注重自身短期利益,没有正确看待本科教育的价值所在: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在各类排名考核及其背后经济利益的指挥棒下,“理性”选择重科研轻学生培养;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压力的结果导向下,更为关注能否上好大学、好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而不去思考为何上大学,如何上大学、什么样的大学经历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因此,对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大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当下,首先需要思考和明确的就是本科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育起始并回归于对人的教育。如果我们愿意从这个常识出发,将关注点从外在利益指标的量的扩张上,转移到对作为一个人的大学生内在质的提升上来,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晰,即本科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全人发展,既要培养他们成才,更要培育他们成人。为了完成这一使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为大学生创设支持性的校园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内外有意义的学术性或社会性活动,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不断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各项重要技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其次,在学生知识与技能拓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水平、建立自我认同。这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本科教育中特别缺失的方面。就思维水平来说,爱因斯坦说过:“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训练学生大脑,让学生学会思考。”但是,当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思维水平仍然停留在运用黑白两分观点看世界的简单、初级阶段,尚未发展到学会区分、比较、判断多种不同观点的更为复杂的高级阶段,习惯于盲从他人,缺乏独立思考,更不用说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思维水平的提升不仅是能力培养问题,更是超越能力之上的价值观的问题,它关乎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时,思维水平还停留在简单初级阶段,那么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悲哀,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就自我认同来说,它是大学生全人发展中主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大学生建立了自我认同,就表明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能够对自身的身份进行确认与认同,能基本回答“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因此,自我认同的建立是大学生人格独立、精神独立、走向成熟的标志,或者说成人的标志。大学校园本应是学生认同发展的良好“实验室”,但是现实中,不少大学生却并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学习与职业兴趣,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实在是大学生在这个人生阶段上的缺憾,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再次,在提升思维水平、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上,还要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对生命的过程与意义进行高度自觉、理性的探索。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即是培养学生用“爱”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甚至一切人。在“爱”的价值观指引下,学生眼中的自己和他人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有着多方面合理需求的全人,而不是“好成绩、好工作”的被动载体。如果说正确价值观的核心是爱,那么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向的则是智慧。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往往总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哪怕是面对苦难。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在他们的身体里安装上一台“正能量发动机”,这样他们在求学、工作与生活中才能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遇到的各种的问题。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在快乐的奋斗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而“爱”的价值观又会让他们自然地将快乐和幸福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为了完成上述核心任务,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紧密合作。对管理者而言,需要创造支持性的宽松的校园氛围。对大学教师而言,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如果仅仅把它们作为学科知识来传授,是不够的也是非常可惜的。大学教师应该“提纯”各学科知识,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适宜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环节,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引导他们建立自我认同。对学生工作者而言,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媒介,在组织、设计课外活动时要有意识、有策略地让学生从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建立更为清晰的自我认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各司其职与通力合作会让大学生在提升思维水平与建立自我认同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最终达到“育人”目的,即促进每一个大学生的全人发展,让他们度过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关键4年”。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李湘萍 原标题:《本科教育的使命与核心任务:全人发展的视角》原载于《重庆高教研究》2019年第一期。)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