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实施人才引培计划,3年招600“能将”
更新时间:2019-03-19 22:36:51•点击:2195 • 科研管理新闻
南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今年全国两会,你建议要重点支持贵州人才培养。如何看待中西部高校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西部高校确实面临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短板问题。针对这个现象,贵州大学推出了一些举措。比如我们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从办学经费里面挤出了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实施《贵州大学“2114”高层次人才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争取在三到五年,引进和培养院士、长江、杰青等杰出人才20名;引进海外毕业的优秀博士100名;引进和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100名;引进和培养学术骨干400名。这个计划进展如何?引进了多少高层次人才?目前,首批引进了60位青年英才和一流学科的特聘教授,并兑现了待遇,年薪20万-50万元。还特别为我校的大数据国家实验室引进了两位知名的长江学者。其他重点项目也从海内外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去年就引进了74位博士。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引进150位博士。在高层次人才上,我们将争取每年都有第一层次人才5- 10人,卓越人才新增20个,希望他们能扎根贵州大学,潜心教学科研。在建设“双一流”高校方面,你认为贵州大学应该如何避免“千篇一律”?我校上下齐心要做到五个牢牢抓住,即学科是基础,科学研究是龙头,本科提升是重点,国际化水平是枢纽,地方服务是核心。特别是作为一个地方院校,更需要立足于服务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贵州省提出“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贵大就要围绕这三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成果应用转化,在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作用。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建设一流本科方面,贵州大学采取哪些措施?在本科教育上,贵州大学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3)》,重点从本科教学奖励体系、专业建设提升工程、课程建设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保障机制建设等七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比如,在学风建设上,我校倡导“无手机课堂”。在教室前后各放了一个袋子,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把手机交上来。一开始师生多少都有些抵触,但倡导了一个多学期,慢慢大家也接受了。学生更专心听课,老师上课也更认真了。我校提了一个要求,支持学生坐在前排来,把头抬起来,问题提出来。学真功夫,练硬本领。我们坚决杜绝“水课”,努力打造“金课”。实施千名导师指导万名本科生的导师制,激活了本科生创新创业热情。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方面,贵州大学做了哪些工作?主要通过实施好“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由400余名涉农学科的老师带领团队,在贵州省建立示范基地50余个,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2.8万余人次。在贵州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很多地方有贵大老师的身影。比如,陈祥教授、陈超教授和金林红教授带队到平塘县大塘镇胜安村和谷坝村,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和茶产业。不久前,他们问我,能不能把当地生产的猪肉,供应到大学食堂和校内结合农产品供应的超市,学校非常欢迎。这就是“科技扶贫”、“校农结合”组合的一种最佳扶贫方法。去年,学校采购贫困户农产品2132吨,总金额2000余万元,占学校食堂采购总量的60%。惠及贫困农户2251户,贫困人口8349人。在教育扶贫方面,贵州大学做了哪些工作?2018年,学校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17011.2万元,惠及学生3.68万人次,占全校贫困学生的86%。学校还组建了“博士村长团”,结合导师科研项目开展回乡调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基层治理知识普及等服务,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在你看来,教育和科技可以为脱贫提供怎样的支撑?我认为扶贫要扶智,用科技引领、支撑扶贫工作。学校老师可以把技术和知识交给农民,帮他们把产业发展起来。目前,贵州省提出着力发展12个农业农村重点产业,聚焦蔬菜、茶、食用菌、竹、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学校正在构建12个农业农村重点产业及一个高端智库在内的13个服务产业科研团队,遴选13位首席产业岗位专家,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与目标市场、产地条件、产业基础相结合,带领当地村民发展产业,多措并举解决农业技术服务短板,在科技支撑上取得突破。在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地方扶贫方面,贵州大学有没有比较好的经验分享?贵州大学这样的案例不少。比如贵州大学陈卓教授帮助农民发展稻田复合种养技术,通过优质稻加上稻田饲养产业,使得产值由原来的几千块钱,增长至一万余元,并在全省十几个县进行推广。金林红教授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樊卫国、潘学军、龙友华和赵致等教授,帮助解决了贵州刺梨、猕猴桃和核桃等精品水果、贵州中药材选育和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等。通过这种方法,用学科链和人才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一批突出本地需求、使用高校成果与智库,实现一批优势学科率先突破,为贵州三大战略行动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可以说,在脱贫攻坚这块,我们一直在做些事情,但我们觉得做得还不够,离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有不小差距,仍需不断努力。在你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植保专家、博士生导师……最喜欢哪个?我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最喜欢别人叫我宋老师。这些年,你培养博士后、博士与硕士百余名。你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我有一个“宋老师课题组”的微信群,每天早上6点左右,我一边晨跑,一边就开始给我的学生打电话,讨论科研工作,讲今天要做的重点,布置“作业”。我还会分享最新的科研文献和科研进展到群里来,要求学生学习。同时,也会让学生及时反馈研究进展,上传实验室各小组及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周小结、文献分享等,大家互鉴互学共同提高。我希望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术热情,努力掌握较为扎实的知识体系,系统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性思维,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确保学术严谨和实验良好安全规范。(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李玲 尤一炜)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39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32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21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7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