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100万,能否成为开启未来的密码?
更新时间:2019-04-03 23:55:51•点击:449 • 科研管理新闻
大学又要扩招100万啦!上一次大学的大扩招已是1999年的事情了。历经20年大发展,不但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读大学”早已成为寻常百姓堂前之燕了。20年后,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虽然相隔了20年,但这次大扩招与20年前的那次,至少有一点仍是相同的:。但,又是不同的————本次扩招是落实“稳就业”而实施“就业优先,全面发力”的政策组合拳中的一招。——扩招对象不再局限于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拓展到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内的、非传统的受教育群体。难道,这次大扩招就只是着眼于短期就业压力?如果放长一点看,100万能否成为开启未来的密码?可否期待?扩招带来的将不仅是就业局面的改善,更重要的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改变,尤其是高等教育版图的重构,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格局的活化。有可能吗?如果有,会有哪些变化呢?——大学教育将分类发展,一种真正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将走向成熟。。与此相对应,便是最为熟知的、那些校龄较长的四年制本科大学,以及最近一些年才建起来的、数量较大的三年制专科和数量很少的四年制本科高等职业学院。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历史惯性、顶层设计、师资队伍等诸多因素的牵绊,高等职业教育几乎直接移植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机制,也倾向于按照知识逻辑的模式来设计职业教育体系,惯性地搬用普通本科教育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模式。而,高等职业教育真正需要的以实践教育为平台、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应用型教育生态体系并未实质性落地。以至于,高等职业教育被大众误认为是:比本科层次低一层次的专科教育,是高考分数不够本科线才不得不去读的、低人一等的大学。在大众眼里,高等职业教育就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低级版,而不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异且平等的一种教育类型。在办学结果上,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不少有机会的毕业生仍希望通过升本或考研,来洗白这种不被认可之曲解。在办学追求上,不少高职院校往往就以办学层次而非办学类型及其内涵的提升为导向,在办学模式、招考机制、师资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仍未摆脱普通高等教育习惯的桎梏。然而,本次100万大扩招,因为扩招目的和对象皆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在顶层设计和机制安排上亦会大改,如果高职学院继续延用普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必将难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育目的的达成。无疑,这会倒逼高等职业教育不得不转型发展:做出类型的特点、做强类型的优势。这样的话,就像20年前那场大扩招导致了今天高等教育大改变一样,20年之后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以一种更加完善的、新的教育类型屹立于世界,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和学生、家长的真诚欢迎。那么,这种高等教育类型一定是:,建立起注重就业能力的训练、岗位转换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情趣的养成、生存质量的提升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工学交融、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交叉的培养体系,突出培养应用型、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发展素养。,建立起更加灵活而开放的学习体系,以适应学习对象来源不断多样化、更大差异化所导致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提供丰富的学习产品。将兼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学习、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全日制学习与灵活学习,打造个性、多样的学习形式、学习项目,适应上岗、在岗、转岗与追求幸福生活、满足闲暇娱乐等不断变换的各类大众化、小众化、个性化需求,为不同群体、个体提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自我教育等学习服务。大学教育入口将越来越多元化,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将覆盖全体人民的全生命周期。时代变局势不可挡!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智能机器替代人类成为难以逃避的事实。不得不,人类第一次要面对来自智能机器的竞争与相处。人类的就业方式与形式开始变得越来越技术与情感交互、多样与个性交融、组织化与碎片化交错。不得不,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口将不停地面对上岗、再上岗、转岗、转业、创业的压力。为此——不得不,所有人都须不断地接受教育、再教育,学习、再学习。学习,前所未有地第一次变成了既是生存压力下的一种必需,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大必然。不得不,人类第一次还要面对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变——传统的、非就业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多;同时,传统受教育的、非就业的年轻人口在相对减少。随之而来,传统受教育人口与传统就业人口双减少形成的巨大压力,让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一同进入了一个从人口增量到人口存量要发展的结构性机会时代。结构性机会在于:就业和学习,都不再只是少数人而是所有人的事情!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民就业、全民学习的新时代!——就业和学习的人口都将实现全覆盖。全覆盖的动力与压力,不是来自于人类的主动与自愿,而主要是来自于时代带来的巨大挤压与无限可能。挤压——因为智能机器参与了竞争,还有人口寿命延长带来的生存与竞争的压力。学习,成为抗压、减压的唯一利器。可能——因为技术及其工具的快速呈现与成熟,让每一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方便地发挥所长,实现非体制化、个性化的、更加灵活的就业。就业,正在成为全龄阶段人口发挥各自所长的、生存与生活高度交融的最显著的存在方式。就业,不再是那些传统就业人口的专利,将成为全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生存权利与习惯。就业,便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基本状态,而被广泛地社会化、普遍化、生活化、休闲化,甚至娱乐化。自然,能否就业的前提不再受一纸文凭之约束,而是:一技之长——那种适应不断变化的、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过人之处、超机之智——之发挥。具备一技之长的前提还有其它办法吗?没有!只有:学习。也就是说:全民学习、全生命周期学习的时代正喷薄欲出、喷涌而来。因此,人口总量的停止增长、以及传统受教育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或者说学习人口总量的下降!相反,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学习人口的喷涌出场,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学习者、教育对象,学习人口得以无限放大。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时代景象,这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社会变化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啊,想想都很激动!这将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啊——学校面对的不再是14亿人口中约3亿传统的受教育对象,而是囊括了包括2.87亿农民工、0.57亿退役军人、0.85亿残疾人在内的所有14亿学习人口(当然,如果国际范儿一下,全地球人啊!)。这样的教育和社会将是什么样?又如何才能适应并勾画出这种局面啊?教育体系、结构、模式、方式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绚烂形态呢?这真是前无古人啊!这,肯定是一篇开古创来的大篇章啊!永远:激动不能代替行动,这种局面不会自动诞生!有意思的是,任何时代、任何系统的改变、任何局面的出现,都很少是在内部、靠自觉而发生的。相反,惯性的力量总是通过外力的作用予以克服。变革,多是依靠外力的推动而被动地发生着!同样,教育系统的变迁,也将不只是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对于知识的追求或能力的建构而逻辑地、自动地发生或自觉地推演,必将来自于时代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浪淘沙般的无情洗礼。不管是否愿意,教育的这种变化都将快速地发生。当然,未来总是眷顾快速变化者!所以,表面上看,这次100万大学扩招是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应急性举措,但实质上,这将拉开高等教育非传统化、开启后现代化的大幕,必将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能否真正转型发展、实现世界一流的梦想!自然,这次100万大扩招一定不只是高职院校的事情!普通高校绝不会是事不关己的看客,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比是参与者和改革的对象!当然,作为人力资本、人才资源的受益者,企业和社会也绝不会是置身事外的过客,而是被时代大潮裹挟之下的参与方和推动者,肯定,也是改造与升级的对象。这一新时代的开启,不仅将深刻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出现和完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将深刻改变并形成包括普通高等教育、社会各界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学习生态、生存状态。如何变革?变革的结果如何?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格局中如何崛起。是否会赢得地位?占据何种地位?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力与产业、就业、创业如何演进。大学教育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更加灵活而多样的高等教育机制必定建立。由于教育对象,或者,更民主地说,学习者的巨变,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必随之发生极大变化——大学教育不再同质化,学习将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充满人性与个性。传统的教育体系,将不得不加速自身的变革,不断地走向现代化。非传统学习形式的涌现,也将助推新型教育系统的构筑与发展。当接收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再仅是为了那一纸被垄断文凭的光鲜,而是为了获取就业的能力、再就业的本领、再创业的资源,以及寻找生活的情趣、提升生活的品质、分享思想与情感等等——是否,大学还可以继续围绕文凭而展开画卷?是否,过去依照知识逻辑、学科体系而建立的专业化教育体系、课程结构还能适应?模式与机制是否已经显得僵化、刻板?是否,需要建立并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新体验?这种学习系统,一定不再只是基于知识逻辑的专业性、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也不再只是着眼于获取学历学位的文凭化的教育模态。必然,还要满足基于能力、旨趣、品味、追求、情感、心理等差别化、个性化、人性化需要,设计出越来越多样而灵活的学历或非学历性课程、项目、讲座、研习、分享、交流、碰撞、休闲、游历等新的高等学习形态。当工学兼修、教学交互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之道的时候,“读大学”就不再仅仅是到大学去被动地学、到教室里去被动地听等传统而刻板的方式了。大学必将满足全体人、全生命周期对教育随手可取、对学习随时可及的需要,而不断地提供更多系统化、碎片化俱可,专业化、情趣化皆能,大众化、个性化兼备,一次性、多次性都行的、灵活且人性的学习形式、记录样式、考核方式。让教育无处不能,学习无处不在。让学习成为全社会、全体人、全生命周期共唱的大合唱、同奏的交响乐。这样的高等教育不再伫立于象牙塔内,而将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开放的学习体系。大学的进入模式就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以分取人的考试方式,而将按照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形式而设计出多样、灵活、开放的以人取人的模式。这种体系,将是与学习者深度交融、随机交互的、共同生长的生态。自然,这种体系就是期待中的、学习型的社会模样。无疑,这种生动的高等教育局面将从高等职业教育开始。高等职业教育亦将以开路先锋的姿态,成就推动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示范。这,可能是本次100万大扩招隐藏最深的密码、最实的意蕴?啊,芝麻开门吧!(来源:里瑟琦科教观察) 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4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4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30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