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考研,七年读博,这位院士说自己天生很“抗打”

更新时间:2019-04-10 06:17:24点击:452 科研管理新闻

4月8日,山东大学育贤校友讲坛第一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三次考研,七年读博,曾被导师认为“不是做科研的料”,却在2012年代表中国“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他曾被认为“没有做科学家的天分”,却如何攀登上科学的高峰?薛其坤为山大学子讲讲求学的那些事儿。 “他求学期间坚持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7-11’教授的雅号也由此而来。有人算过薛院士一年工作的时间将近330天,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年平均工作时长5000小时。”8日,在山东大学育贤校友讲坛的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仝兴华这样介绍薛其坤:山东大学光学系1984届校友、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讲座伊始,浓浓的乡音,就“暴露”了薛其坤山东人的身份。出生于沂蒙山区的薛其坤,朴实有趣,让学生感觉分外亲切。2012年,薛其坤及其团队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有序,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热量消耗率,加快运行速度。这一发现经转化应用,对普通大众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用再担心手机或电脑发热、耗电快、运行慢的问题。薛其坤介绍,自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以来,就不断有物理学家发表各种方案,但在实验上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2008年,薛其坤率领团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经过四年研究,终于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称:“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如果光看薛其坤的履历,会以为他的科研之路顺风顺水。事实上,十几年来,2000年之前,薛其坤一直在遭遇挫败。1984年大学毕业以后,薛其坤第一次考研失败,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他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书。1986年再次考研,再次失败,大学物理只得了39分。“1987年,毕业的三年以后第三次考研,终于实现了当研究生的理想。1987年9月份他到北京报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正式一个科学家生涯的开始。他经受的考验并没有就此止步,别人五年就能读完的博士研究生,薛其坤整整读了7年。1992年,薛其坤作为中国和日本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被送到位于日本仙台,他的科研之路才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机。去日本之前,薛其坤跟着国内的导师学习了五年,而导师对他的印象是,“这家伙一点都不像做科学研究的人,是一个非常勤奋、非常朴素的优秀孩子,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做科学的料。”薛其坤回忆说。“老师后来跟我推心置腹地说,‘小薛真看不出来你是想做科研的人’,我跟着导师学会了操作仪器,仪器基本上没有达到它好的工作状态过,我是天天修仪器,但是没有一次把它修好过。”薛其坤笑着打趣自己。而在留学期间,尤其是前一两年里,他遇到了人生最难的难关,“差一点没有克服过去,就彻底放弃科学的生涯。”薛其坤在日本学习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教授要求7点到实验室,11点才能离开,一个星期工作六天。“一个星期就扛不住了,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骑自行车回家,到家十一点半,饿得了不得,那时候很年轻,想吃,吃完了以后基本上不能洗漱就睡了。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太困了,就坐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悄悄眯一会儿……”薛其坤的英语口语还是全实验室最差的,“基本听不懂导师在说什么,做实验室给导师递工具递的都是错的,也不认识人,语言不通,精神上孤独,举目无亲。”在这种情况下,薛其坤让自己一定要坚持,“也许是学校对我的培养,再加上我的老家小时候环境给我的熏陶,一定要坚持,起码不能给中国的留学生丢人,一定要坚持。”1996年,33岁的薛其坤被邀请在世界物理学规模最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但是糟糕的英语口语让他面临挑战而不知所措。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讲的每个单词、每句话写下来,模拟练习了80多遍。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个单词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我把这个报告的时间严格掌握在5秒的误差,后来我每个英语报告,每个学术报告都按照这种要求,”薛其坤说。记者注意到,山大当日这个报告,他也严格预设的时间来,几乎没有任何误差,让人感觉到科学家的严谨。“考研失败过的人很多,您最后成了极具科学竞争力的教授,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这是否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一路走来,您认为天赋和努力在科研路上到底占多大的比重呢?”论坛现场,山东大学的学生向薛其坤抛出了上述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两次考研失败,外语、口语听力不强,实验技能不高,导师也认为科研上不具备特别好的优势,像这样的条件,又如何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有天分的,但在前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科研的手段、科研的技能,至于能不能做成科学,会随着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设立目标而实现。”薛其坤认为,科学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天才,但有些人不一定是天才,却能通过后天的努力,通过自己用到的实验工具,加上自己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可能做出重要的科学发现。对于自己的特别能“抗打”,薛其坤笑着说,“可能就是天生的,包括别人说你根本不像做科学家的料,我也没有觉得这些话很重,也没有觉得自己失去了信心。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不是特别受别人打击的影响。”薛其坤在山东大学“度过了不是很富足但是非常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对当时出生长大于沂蒙山区的苦孩子来讲,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他来讲一种莫大的享受。“学校的图书馆对我来讲就是极其充满魅力的地方,读到了很多书,山大勤奋朴实的品质和勇攀高峰的勇气,对我后期的成长都非常关键。”据了解,山大“育贤”校友讲坛,每月举办一期,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与在校学生分享奋斗历程,而第一期邀请的嘉宾,就是薛其坤。(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郭立伟)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双一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