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是“认证”一流还是建设一流?
更新时间:2019-04-11 22:26:51•点击:454 • 科研管理新闻
4月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通知》要求,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此次计划将面向各类高校,面向全部专业,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并且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据报道,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将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按照这样的建设安排,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在三年内将建设出来。而这样的建设,可能重点不在于建设,而在于“认定”一流本科,而如果把建设变为“认定”,那“万双计划”对提高大学本科专业质量的促进意义将有限,本科院校积极投身“双万计划”,会争“一流”之名,而非认真办出专业特色。提高我国大学办学质量,应该减少急功近利和追名逐利,建设一流专业,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专业自主权,同时推进独立的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通知》指出,“双万计划”按照“两步走”实施原则,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这传递的信息是,“双万计划”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由“专业认证”确定的(省级一流本科则是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由省级教育部门确定)。这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双万计划”的重点是什么?给人的感觉是重在“认证”一流,即对大学本科专业实行“一流”认证;其二,由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认证,是独立的“专业认证”吗?一流的标准是什么?前不久,中国计算机协会宣布退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为号称独立的“专业认证”并不独立,而在2018年,教育部曾发布消息称,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这些专业的质量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可以说,中国计算机协会的退出,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独立性蒙上阴影。假如专业认证不独立,那么,认证就可能用于服务于行政办教育的政绩——你看,我国已有这么多专业是一流专业。如此,一流专业建设就可能变异为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办好专业,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一是放权给学校,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权结合本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自主设置专业,这是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二是为学校办特色专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即发布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专业教育信息,制订对培养国家急需行业、专业人才的支持政策,等等,以此引导高校科学设置专业。而具体一校的专业办得如何,这不应该由教育部门来主导认证、评价,应由独立的专业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把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受教育者。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一流专业建设、认证,从根本上说,还是采用传统的“管办评一体化”的思路,政府教育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还是评价者。由于评价关系到自身管理和办学的水平和政绩,因此,评价很难坚持质量标准,对具体专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而会放松标准。像“双万计划”实施后,我国很快就有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这毫无疑问会成为高等教育的建设成就,以及学校新的宣传点,列进“双万计划”的专业,也就有了新的“一流”身份。但这样的“一流”专业,社会认可吗?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社会并不满意,不少大学有大量“水课”,以及举办了“没有良心”的专业,因此,就是推进“双万计划”,也应该是立足建设,而不是立足认证“一流”,要认证“一流”,必须坚持一流的标准,没有达到就不能认证,而不能追求认证的数量,把不是一流的也认证为一流,这就把建设变为认证,说一流就是一流了。(来源:腾讯教育)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双一流新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4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4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32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