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教育 | 清华直接开除学籍!论文作假大探底

更新时间:2019-04-13 14:36:36点击:448 科研管理新闻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以严谨立命的学术界尤其如此。在清华大学,学术论文作假直接开除学籍。4月10日,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清华大学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发表研究成果中有抄袭、伪造等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从原来的记过升级为开除学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次次收紧,正是让学术界一潭清水,再无漏网之鱼。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教育部已经对论文作假行为三令五申。无风不起浪,年初的翟天临事件,将高校内部的论文作假问题,拨出萝卜带出泥。事实上,近期经曝光的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事件,覆盖了硕士、博士、教授各个层次,乃至准科研大牛“长江学者”。论文是研究生目前能否毕业的最大决定因素,为了能在毕业时顺利地戴上博士帽,多少博士熬秃了头发。只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每年录取和毕业的研究生人数逐年走高,浑水摸鱼的假博士、假硕士并不少。对专家学者来说,论文是块敲门砖,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以及各种考核要求。“目前人才帽子太多,国家层面有很多,省部级往下走还有很多,我们的山川大河用来命名几乎都用光了。”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指出。根据时代学者统计的数据,学者类人才计划至少108个,其中与“山”有关的26个,与“水”有关的26个,占比近50%,基本铺满中国地图。按照长江学者梁莹的说法,全中国恐怕没几个清白的教授了,“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还有一类演艺人物、商界名流、公职人员,需要一顶硕士、博士帽子来镀镀金。他们课不怎么上、论文也不怎么写,却凭借手里的名气、财富、权力换取学术光环,一夜速成。现阶段,论文仍然是最能检验一个人学术成果的决定条件。论文没有错,错在“唯论文”,是“唯”这个字错了。当然,把“唯论文”作为评价标准,还不至于错得太离谱。只不过在中国高校行政化的量化管理体制下,“唯论文”不看论文本身,而是看论文发表了几篇,有几篇SCI。有需求就会有量身定制的服务,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尽管“唯论文”的质疑喊了很多年,“唯论文”的做法依然难以改观。可是,若不出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打破的仅仅是数论文的篇数,不数论文之后呢?同行评议是目前全球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即由本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对学术著作进行评估,确保以科研价值对结果进行评判。然而在中国,“同行评议成本高,利益驱使下同行不讲真话,成为两大掣肘。尤其在熟人社会,关系的力量常常干扰同行评议的结果。”南京大学教授李江指出。说白了,清理了“唯论文”,最终又迎来了“唯关系”。只要评价机制不改,论文作假还会改头换面。真真假假的闹剧不会休场,以假乱真的闹剧或成结局。要不然,怎么说学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呢。(来源:腾讯教育)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双一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