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获世界大奖,这所国内大学已开展AI研究38年
更新时间:2019-04-13 14:36:43•点击:474 • 科研管理新闻
今年3月25日可谓是国内高校无比期待的日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出来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长达66页的文件涵盖了数百所高等院校的若干专业,其中还有开设的二学位专业,甚至还增设了一些新专业。其中备受关注的当然要属“人工智能”这一热门新专业。在此次通知里,全国共有35 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的建设资格,以下为获批高校的具体名单: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近三十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处处有人工智能的影子,它更是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称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那么,这35所高校为何能在全国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让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一探究竟。其实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那么北理工的计算机专业实力如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理工与同济、北交、西安交大、中国科大等共12所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均为A-,计算机学科实力在全国高校中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2018年4月,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合并成立新的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等优秀师资,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师资水平,都处在计算机科学的上游。此外,北理工计算机学院还拥有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等级保护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保驾护航。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某一大学的教授获得诺奖,那么该教授所在的学科领域大部分也走在世界科研的前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就被称为“智能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不止一次、不止一人获得过该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该奖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方针,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不断推进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创新与发展。2015年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上,宇航学院王江副教授等完成的“捷联探测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智能探测与导航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的空白,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能车辆等智能领域。不仅为北理工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更为后续研究开辟了路径。如果师资、科研平台等资源是计算机学院发展的硬件设施,那么各种奖项也是“学科软实力”的一种体现。2013年10月和12月,IEEE分别主办了第十届IEEE国际移动Ad Hoc和传感器系统国际会议(IEEE MASS 2013)和第32届IEEE国际性能计算和通信会议(IEEE IPCCC 2013)。计算机学院李凡副教授及其团队的论文“Efficient Topology Design in Time-Evolving and Energy-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获得IEEE MASS 2013会议理论方向“最佳论文奖”,北理工也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中国高校。与李凡副教授并列获得最佳论文奖的还有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和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学者,他们分别获得了系统方向和应用方向最佳论文奖。图片来源:学校官网,IEEE MASS 2013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奖证书两个月后,李凡副教授与团队的论文“SEBAR: Social Energy BAsed Routing Scheme for Mobile Social Delay Tolerant Networks”成为IEEE IPCCC 2013会议126篇投稿中唯一获得“最佳论文奖”的论文,再次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中,IEEE 发表的技术文献占到了全球同类文献的30%。IEEE MASS是国际上移动自组织网络及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高水平专项会议;IPCCC是IEEE主办的计算机网络、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两大会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当然,学术研究水平不仅仅要依靠老师,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的扎实理论素养和卓越的实验能力更能凸显一所大学的教育。2018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的名字响彻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的第31届澳大拉西亚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北京理工大学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与悉尼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的双博士学位研究生朱福进撰写的会议论文获最佳学生论文奖。这篇论文以人工智能领域“因果学习和推理”前沿理论问题为研究重点,研究问题与方法获得会议评审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因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为构建能够理解事物间因果关系并进行自主推理的强人工智能奠定基础。不得不说,北理工学子朱福进成为了跻身该领域为数不多的中国研究人员。说起人工智能,其实北理工获得的成就远不止如此。冰山一角之所以能露出海面,那是因为水面之下有更硕大的体积。北理工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其实从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图片来源:学校官网,1981级研究生毕业时与人工智能所的老师们合影留念1983级人工这是北京理工大学(时称北京工业学院)1981级研究生、1983级人工智能所研究生毕业时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老师们的合影留念,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离散数学会”、“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标识。站在镜头前的这些学生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所第一批毕业生,但是透过他们的神情,却能看到北京理工大学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热忱和决心,说起这样的“热忱”,就一定要说一个名字:李红平。当时北理工人工智能所环境极其简陋:建所的3000元是借来的,计算机是赊欠的,机房是收发室改建的,办公室也只有一间。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刚拿到计算机硕士学位的李红平不到两个月时间建造了两个大型气象数据库,在国际角逐中获得发言权;和国防大学共同开发的“红山Ⅰ号”是当时全军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作战训练模拟系统,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北理工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人工智能的种子便从那时就在北理工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北理工的人工智能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北京理工大学人机对弈研究团队曾获得ICGA国际计算机博弈锦标赛4块金牌、11块银牌、9块铜牌,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15项冠军,15项亚军,7项季军的好成绩,但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环境下,人机对弈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学校培养顶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俱乐部成立,标志着北理工学生科技创新从人机对弈拓展到了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借助俱乐部平台,学生可以深度挖掘世界前沿领域的创新创业前景,培养更全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俱乐部的成立是学校对过去10年计算机学院人机对弈领域开展算法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认可,同时也成为北理工学子在人工智能上发展的开端。北理工对于人工智能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了开闭幕式上。开闭幕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均由北理工研究团队完成,利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辅助导演进行开闭幕式方案的创作、修改和调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导演随时调整预案和全景展示三维的、动态的表演方案,并为领导预审和电视导播等其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等等。而这项技术同样应用在了2009年国庆阅兵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不论是师资、科研水平还是师生在国际舞台获奖,亦或是老照片里的历史故事和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北理工从未停止过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而现在,北京理工大学与其他34所高校一起领跑国内高校人工智能研究,这是一种肯定,它将激起所有北理工学子对AI的探索兴趣。(来源:京领新国际)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双一流新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4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4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32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