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陕西老汉”获2018陕西最高科学成就奖
更新时间:2019-04-15 06:45:15•点击:459 • 科研管理新闻
4月9日上午,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将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证书颁给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授。这也是西安交通大学首次获得该项奖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荣获2017年度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在此之前的3月21日,在近5年之后,《中国科学报》再次走进西安交大兴庆校区的东三楼,采访这位活跃在国际传热学科研究前沿的耄耋教授——陶文铨。黄土高原的63个春秋更替,当年离家的江南水乡英姿少年,而今是一头银发、谦逊儒雅的耄耋老人,而许久不说的绍兴话音也渐淡了,讲得不地道了。“但还是喜欢吃米饭,在家里与老伴说的上海话。”陶文铨补充介绍。陶文铨交大本科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师从西迁老教授杨世铭攻读传热学。1980年,41岁的陶文铨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当时我就像一块干海绵被放进了海洋里,拼命地汲取知识养分。”凡是有关数值计算的课程,他都去听、都去学。陶文铨回国后继续留在西安交通大学,一直潜心从事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两个分支领域的研究,也曾多次拒绝东部高校开出的好条件待遇邀请。“笨鸟先飞!”陶文铨表示,“如果说我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都是勤奋的结果。”50多年来,他刻苦认真,分秒必争。其结果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的攀登,开创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多个“第一”:1986年,陶文铨在西安交大主办了我国第一个计算传热学讲习班,首次将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等领域研究引入国内;提出的绝对稳定高精度格式,摒弃了国际上保持30多年的半隐假设,创建了系列全隐算法,构建了快速收敛高精度的计算传热学的宏观计算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宏观-介观-微观多尺度计算框架体系,发展了界面耦合的重构算子和耦合理论;发明了高效低阻的强化传热技术,突破了国际上“气体阻力增加必大于传热强化”的传统理念,使我国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带领团队专家开发了国际领先水平高效低阻气体换热设备,成果应用于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杭氧换热器公司等企业,开发了多个系列的换热器新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截至目前,陶文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国家级荣誉近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4项;发表SCI文章529篇,被引用共9235次,其中他引8284次。ESI 高引论文11篇;所编著的《数值传热学》及《传热学》均已经被国内外文献引用12000余次,被清华大学等大多数工科高等学校采用,成为我国本领域经典性教材。尽管他现在已经年过80岁,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出差频率。每周3天出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其余3天给学生上课和企业、政府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每天早上九时开始工作,晚上通常工作到凌晨三时。他依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力,每天的睡觉休息和工作是分段休息、分段工作,以求达到最好效果。这段时间,陶文铨忙于与陕西省发改委和西安市政府沟通、讲述而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项目和氢燃料电池项目在陕西落地。他希望团队的研究成果能首先在陕西示范推广,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对西迁精神感受或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艰苦创业’。”陶文铨表示,“这些年我们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科研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特别是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领导和师生憋足一股劲,弘扬西迁精神,拼了命的干,建设西部创新港,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但是原创性的理论突破仍然不够,我希望能跟大家多分享交流,经过几代人的学术传承和积累,取得更多原创性的理论突破。”“我还算不上交大的西迁人,仅是西迁大树上的一片绿叶。”陶文铨严谨地纠正说,“因我未在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上学或工作,仅是去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的实习车间实践了一段时间。实事求是,我的老师是西迁人。”“听过陶院士教授过课的学生有12000多!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创新团队奖等,作为一个科教战线的知识分子实在很了不起,让人敬佩!”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此次陕西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谈到建设创新陕西时,极为感慨地举例阐述赞叹之。“还是称呼陶老师好!”陶文铨表示,“作为一名教师,热爱你教的课,喜爱你的学生,不是负担,给学生讲课是幸福!”每次上大课前,陶文铨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西安交大1300教室,让学生把准备好的20个小马扎放在教室走廊。1300教室是一个能容纳367人的大教室,但是来听陶文铨讲课的学生经常超过400人。于是,他就自己买了20个小马扎,每次上课前让学生摆好。坐着小马扎认真听讲的学生,成为陶文铨课堂独有的风景。陶文铨讲课很有特色,重点突出且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他注意引入新内容,并且常常通过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研究生课程则加大新内容的比例;对博士生的课程,每次都要更新15%到20%的内容,还特意引入一些有分歧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虽然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计算传热学等课程陶文铨已经讲了一辈子,但每次课前他仍会重写讲稿或者修改PPT,纳入新的体会和内容。现在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何雅玲还清晰地记得,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有一次正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的陶文铨,特意提前归来,从机场直接赶到教室上课。还有一次,他上午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下午就回去上课。“他上课时间控制得非常好,常常这边话音落下,那边下课铃声刚好响了。”何雅玲回忆说。陶文铨的弟子、西安交大青年骨干教师李增耀告诉记者:“陶老师很喜欢教学。我们都觉得他年纪大了,为了自己的身体不应该投入这么多精力在教学上了,但根本劝不住,几百人的大课他照常上。”“何雅玲院士是我们团队的骨干,但不是我的弟子!当年在她读博士期间,受她的导师之托而教过新研究方法。”陶文铨又一次纠正讲,“不可揽功劳!做人做事要诚实!弘扬交大传统要从自己的言行做起。”陶文铨带的学生大部分在国内相关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许多已经成为学术带头人;留在本校的青年教师,已经有2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我的学生中有很多跟我一样扎根西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陶文铨自豪地表示。“我们搞研究的人,要‘顶天立地’,既要敢于寻求基础研究前沿理论的突破,又要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陶文铨说,“我现在主要想干些‘立地’的事情!”陶文铨介绍,团队成立的西安数据中心节能低碳运行重点实验室正在抓紧建设,预计今年底建成。“我们将和西安市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一起解决数据中心能耗大的社会难题。”他说。采访结束时,陶文铨特意向记者在实验室的楼道两边镶嵌有交大能动学院西迁老师照片的橱窗前,介绍了他的老师前辈与学术贡献。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双一流新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4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4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31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