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校长:用15年向研究型大学转型,重中之重是人才引进
更新时间:2019-04-19 15:07:27•点击:509 • 科研管理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提交了多份建议,诸如“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国家层面推进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建议”“关于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的建议”等。对于宁波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后的发展问题,海洋环境、杭州湾环境及发展问题,南都记者专访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沈满洪告诉南都记者,宁波大学进入建校第三个15年阶段,计划用这15年完成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其中,重中之重是人才引进,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同时,对于海洋环境、杭州湾污染现状,沈满洪对南都记者称,中国近海污染非常严重,杭州湾来自陆地的污染物占比特别高,要减少面源污染,要进行递减前提下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另外,他呼吁,依托上海、宁波、舟山的天然优良港湾,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 沈满洪:宁波大学1986年创办,建校第一个15年,从一所新建的多学科性大学转变成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第二个15年,从一所教学型大学转变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更加关注质量提升。建校30年后,计划再用15年,基本完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浙江是个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研究型大学不能只靠一所浙江大学。对宁波这个计划单列市来讲,也需要有一所研究型学校。浙江明确提出实行高教强省战略,这就需要若干所研究型大学,宁波大学确定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得到了浙江省、宁波市的赞成。沈满洪:我们只能走渐进式转型发展道路,国内有个好的样本是苏州大学,把它作为榜样和目标。我们提出几个基本办校方略,第一个是学术立校,第二个是人才强校,第三个是特色兴校,第四个是依法治校。所谓学术立校,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要充分体现它的学术性,教师要把自己在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经验教训等灌输到课堂中,这样才能把学生引领到学科的前沿。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是大学教授两大基本任务。第二个人才强校,最根本要有一流师资,这样才能建成研究型大学。2014年提出每年引进100名专任教师,2015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后调整为每年净增100人,成为“双一流”高校后,调整为每年净增120人。2018年引进了180人,至少接触了1000人以上,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必须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要形成团队效应。所以,这几年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志伟等为代表的全职院士,引进了一些国家级高端人才。要做到优化结构,人才引进要向重点发展学科倾斜,不能平均到每个学科里。而且,还要处理好“儿子”与“女婿”的关系,引进的人才享受的待遇,原有人才达到条件后,也可以享受同样待遇。第三个是特色兴校。首先,每个学者要有自己的特色,在科研领域,要彰显某一点。其次,学院要有特色学科。历经数次多校合并,海洋是我们的特色学科。在学校层面,在人才培养上,要体现创新创业的特色。宁波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基因,就特别发达。同时,宁波大学也是“宁波帮”捐资建立的,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做的也特别成功。第四个是依法治校,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也包括学校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学校内部学术权力是教授治学,行政权力是党委行政,民主权力是工会、学生会、研究生会、教代会,这三个权力相互制衡。沈满洪:我们目标很明确,国外、境外人才优先。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优化人才结构,本国产生的人才比例不能太大,要考虑国际化水平。其次,对非博士毕业生引进,教育部不允许国内高校挖来挖去。但目前还做不到以国外的为主,这要有个过程。国内人才引进,目前从浙江大学等原985高校引进的人才占比非常大,其他各地方都有,比如海洋学院人才引进,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较多,海运学院人才引进,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较多,这和学科点布局有关。沈满洪: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人才的问题存在着东西的关系、南北的关系,东西关系集中体现在“孔雀东南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具有一定优势。南北关系问题,集中体现在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人才引进力度非常厉害,待遇最高的是珠三角。客观上,东部地区、南方地区相对发达一些,从人才资源自身流动性来讲,这是正常现象。但我国面积太大,区域类型差异太大。如果不做一定的宏观调控,就会出现人才无节制的流动。所以教育部发布文件,不准许高校之间相互“挖墙脚”。沈满洪:重点问题是近岸海域污染。渤海湾、黄海、东海污染都很严重。这涉及几方面问题,一个是围海围涂工程,滩涂是渔业资源的产房,渔业资源的衰竭,和毁坏滩涂密切相关,这对海洋损害很大。再者,芦苇、水草可以吸收一部分污水,堪称海洋“肾脏”。其次,水产养殖密集程度触目惊心,沿海各地都是水产养殖,投放饵料,粪便排放,都会带来海洋污染,需要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机制。另外,还有来自陆源污染的排放。据早年研究数字表明,杭州湾的污染,主要来自长江入海口的污染,只有很少部分来自浙江、上海。为此,需要国家统筹,研究清楚污染物排放的重点省份、重点区域、重点因子,有针对性的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因子。控制陆源污染,就需要统筹规划,要把陆地和海洋的污染治理落实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同时,要认识到总量控制的重要性,海洋污染的源头是陆地,整个长江流域排放总量确定后,分配到各个省区,最终分配到各个企业。只有这样,相应配套制度才能跟上来,比如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这些经济手段才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沈满洪:杭州湾涉及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等多个浙江省地级市,同时,还有上海。杭州湾是长三角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环境质量现状极为严峻,杭州湾来自陆地的污染物占比特别高,陆源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同时,宁波、绍兴等地还有水产养殖,总体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杭州湾处于长江流域下游,杭州湾的污染不是浙江、上海两省市的问题。在杭州湾水污染治理上,建议国家环保部门首先把原因研究清楚,比如整个杭州湾污染当中,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分别贡献多少,不能总是一笔糊涂账。要实施总量控制,做到总量递减。浙江提出大花园、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区战略,其中,大花园就是浙江全省作为一个花园来打造,大湾区就是把杭州湾作为一个湾区重点打造,这是借鉴旧金山湾、东京湾的经验,经济提上去,杭州湾环境也要提升。沈满洪:我提出了创建沪甬舟自由贸易港的建议,大量的轮船、货物都可以集聚过来,吸引全世界优质资源,意味着我们的金融制度、贸易制度、海运制度等都要改革创新。现在的自由贸易区,上海、浙江各有一部分,要建立以港口为基础的自由贸易港,就要破除行政区划壁垒。无论是小洋山、大洋山,还是北仑,都是天然良港,现在处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要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总得有几个一体化平台,杭州湾环境治理是环境方面的一个平台,自由贸易港是重大体制改革、外贸制度改革的平台。事实上,实行长三角一体化,最难的就是扫除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之间的行政壁垒,而行政壁垒的背后,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推行长三角一体化,就要让长三角起到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作用,引领全国发展,进行国际竞争。(采写:南方都市报 记者:吴铭)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4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4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32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8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