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杰青计划”影响力持续提升

更新时间:2019-05-15 12:35:00点击:427 科研管理新闻

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启动6年来,已经成为青年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培养了一批互知互信的青年科研人员,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中国各研究机构,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国际杰青计划”项目资助的学者。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简称“国际杰青计划”)于2013年启动,是中国“科技伙伴计划”重要内容,已成为青年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昆内哥·泰德勒博士目前在江苏的盐城工学院工作。“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外国专家都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昆内哥说:“有利的环境对学术工作的重要性,几乎就像氧气对生命一样。在这方面,中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国际杰青计划’历时6年,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国际杰青计划’开放国别增加至66个,比2014年增加了2倍;接收规模显著提升,国内接收单位已覆盖28个省区市,比2014年增加了1倍。”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项目官员张楠表示,2017年5月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后,“国际杰青计划”正式纳入“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行动,作用日益突出。该计划首先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国际杰青计划”秉承“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精神,打好科技“特色牌”,配合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了一批互知互信的青年科研人员,为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人才基础。来自巴基斯坦的锐河曼博士于2017年申请获得中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岗位,现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技术共享和人才聚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满足各国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我们需要共同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每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锐河曼说,自己所在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与40多个国家和近20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40多名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先后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交流。“他们来自不同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许多成果案例。”锐河曼说,不少青年科学家将在中国学到的早稻开发、抗病材料筛选、抗病品种开发等技术和创新经验带回国,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张楠表示,借助“国际杰青计划”的实施,中方参与单位与外籍专家建立了长远合作关系。2017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两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邀请在岗和6名已完成“国际杰青计划”回国的专家述职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缅甸籍青年科学家辛辛诺,与曼德勒科技大学签署了备忘录协议,就双方合作、学生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促进中缅两国绿色农业发展。“国际杰青计划”还定期举行外国专家联谊座谈活动,走访慰问在华外国专家;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向他们发送祝福邮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各国专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对这里的工作很满意,对社交生活也很满意。”来自缅甸的尹敏惠博士目前受“国际杰青计划”项目资助,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油棕研究。椰子研究所实验设备齐全,她还从导师那里得到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我对油棕花粉萌发和种子萌发作了研究,目前在花粉萌发方面已经发表2篇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种子萌发方面的论文正在审稿中。”尹敏惠说。“随着‘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国际杰青计划’也在不断创新,在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科技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张楠表示,将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项目管理、服务好项目单位及外国专家,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塔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