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大学”呼之欲出,陕西如何从高教大省变为高教强省
更新时间:2019-05-22 07:35:51•点击:442 • 科研管理新闻
陕西高校四平八稳发展的格局有望改变!近日,一份由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联合印发的《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在网上传播开来,文件中表示将加强区域高等学校建设,联合港澳台及国内外名校共同打造一所综合性大学!文件发布时间显示是2019年3月26日,但网上引发关注的时间则是5月10日前后,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才引发关注,个中原因引人深思。先来看看知乎上关于这个文件的反应。知乎上有人提问:评论区高赞回答里不看好这个事情的观点比较多,比如“有生之年先把地点胡求定下来就行”,“吾日三省其身,就叫三省大学吧”,这么多的不看好意见,不知道这三地政府有没有感到压力山大?关于三地共建高校这件事,从形式上来说,还比较少见,从出发点来说,也是为了服务三地区域发展,但从现实来看,三地高校发展自身都还面临着困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经历了近些年陕西高校的变化,对陕西高校多少还是有一些看法的。一提到陕西,外地人很容易把陕西和西安划等号,包括很多陕西本地人,不管来自哪里,也都是一窝蜂地往西安挤,最后导致的现象就是西安在陕西的众多城市里像一个巨无霸一样,吸取着很多附近城市的资源和人口,盘子做得很大,但问题也不少。说到陕西高校,也是类似的现状,陕西高校也呈现出西安一家独大的局面。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陕西省大学名单总共93所,其中西安占据了63所,在高校数量上,西安以67%的绝对优势碾压了本地其他城市。在名校数量上,陕西985、211高校共计7所,西安占据6所,更是以85%的绝对优势稳居大佬位置。所以说,谈陕西的高校很大程度是在说西安的高校。说到西安的高校,很多陕西人都很自豪。他们认为西安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与南京武汉相当。这个看法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周围人都这么认为,现在周围人依然这么认为,当然这个看法没毛病!陕西历来以教育大省自居,尤其是在数量上,一直跑赢很多省份。但要成为教育强省,光有数量还不行,还得要质量,就这点陕西高校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2017年9月21日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公布各省入选情况统计,排名前八的各省直辖市入选高校数量比原211高校数量基本都有增加(湖北除外),陕西入选高校比原211高校增加数为0,这直接反映出陕西高校近年来的一个问题,发展缓慢,原地踏步。还有一个问题,提起来有些扎心,但陕西高校绕不过去。在老陕心中,西安交大与西工大一直是老牌名校,也是老陕最引以为傲的曾经跻身全国前十的名校。然时光荏苒,这两所名校的排名逐年下降,昔日辉煌不再。在2019最新发布的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榜单中,西交大排名第16,西工大排名第47,进入排名前50的高校,陕西仅有3所,而且排名都比较靠后。比较曾与西交大平起平坐的是上交大,今年越发进取,最新排名第5,与西工大不分伯仲的哈工大最新排名第14,陕西高校名校的脸真是要被打肿的节奏。整体来看,陕西高校排名落后,名校一路在没落。名校没落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现象,但它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西交大想再闯入全国前十,简直像一个梦想!为什么陕西高校走在了没落的路上?可以给出的原因似乎很多,比如:区域优势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经费资金不够,管理僵化,缺少创新……等等。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说一嘴,好像每一个原因拉出来都能说一箩筐。但从宏大的角度去分析,似乎距离每一个人都又相去甚远。尽管如此,但我们从一些细节中仍能略窥一二。比如提起旅游城市,西安绝对在全国人民面前当仁不让,但提起旅游高校,西安高校恐怕就没这份底气了。全国范围内,一直被看好的旅游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北大人家自带光环,暂不讨论,且说说武汉大学。一直以来,人们喜欢把西安和武汉对标,这两座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高校方面也可互相比肩。但谈到旅游高校,武大绝对碾压西安高校N+个level。武大樱花大道只有600米,每年却会涌入上百万游人赏樱花。以至于让武汉大学萌生了要收门票的念头。尽管争议不断,但西安众高校从无此殊荣。难道说西安的历史不比武汉久远,西安的景色不比武汉漂亮?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理念和管理。西安很多高校给人的感觉犹如深山里的神仙,自持道行深厚,老师们闷声憋大招,对学生的管理简单粗放,在很多细节上做得又糙又low。记得读大学时又一次我去西京大学找同学,当时学校只开了一个小门,看着狗洞一样大小,只能容一人通过,门口站着一个保安,每个人过去还得给保安看校园卡,没带校园卡不让进校门,数十人进个校门竟然还得排队。再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有一次去师大找同学,临时尿急想上厕所,就跑去教学楼准备上厕所,结果被楼管阿姨喊住要看校园卡,得亏同学及时赶来给我解释,要不然真要尿裤子。再比如我的研究生同学,他就读于长安大学,有次他回来晚,半夜12点阿姨关了公寓门,他喊了半天阿姨都不给开门,最后他没办法只好翻窗户爬进宿舍楼。单单进个学校大门,去教学楼上个厕所,半夜回个宿舍楼在西安的高校都会成为一种不方便。这大概就是老陕管理者的一种典型思维,城墙思维,怕麻烦,怕安全问题,怕东西被偷,解决问题简单粗暴一刀切,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没有学生的立场。现在早都是互联网时代了,讲究“产品思维”,学生就是高校的产品,你不从产品的角度思考,设计,管理,最后作死的只有自己。再举个例子,武汉大学的“樱花诗赛”在全国高校非常有名,武大借助樱花这一元素,让诗赛的看点和创意更足,武大借势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等多方组织机构,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十多届,推出了很多后来在国内诗歌界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也成为武汉大学的一个文化品牌。按说陕西高校更有优势,文化底子更深厚,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这些文科名校也有机会可以创办类似的全国性大型比赛,然并卵。这个例子很能反映出陕西高校在灵活性上不够,步子迈不开,亦不懂得借势营销和包装,太实在,太无为,最后只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历史老师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如今,陕西高校整体落后之势初已显现,落后不仅意味着挨打,更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政策、经济、人才等多方面的催化剂,但人才才是最核心的催化剂。近一两年来,西安、武汉、成都、苏州等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打得“如火如荼”,所有城市管理者都形成一个共识:人才才是实现一个城市利益最大化的资源。最优化地培养人才,这是高校的最高使命。从现实来看,陕西高校在区位优势上已经先天不足,目前也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来突破当下的困境与重围。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但很多陕西高校,现在还会为钱掣肘,但钱又确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硬通货。在区位优势上陕西高校已先天不足,如果在钱上,陕西高校再不用心投资自己,那可真要被曾经的兄弟院校甩出10条街。陕西高校要出人头地干出一片好成绩,头等大事一定要让自己有钱,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来钱第一个路子得靠自己,比如产学研结合,把教学、研发、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可以给区域发展和学校带来效益,如果钱不够,可以想办法找政府、找银行、找企业、找校友,如果实在实在钱不够,那就摊子先不要铺得那么大,集合全部财物发展优势,等优势壮大,再开辟新航道。很多高校的建制和管理者职位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但在具体的校园管理中,并不需要那么繁冗的建制。作为高校顶层管理者,应该理解底层设计,应该有魄力去突破一些僵化建制,在具体的校园管理中,找到平衡点,学会权利下放,减少流程,人性设计,最优化地服务高校学生。陕西高校一直喜欢闷声憋大招,似乎不太愿意走出去,这样难免格局视野有限。不妨抹下面子果敢走出去,多去加强和顶尖高校的学习和交流,一方面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管理机制,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走出校外,打开校门这堵墙,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师资和教学上,严格把关,一切不以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授课都是误人子弟。在老师的招聘方面,要舍得给老师多花钱,但同时杜绝照本宣科,知识陈旧,缺少创新和活力的教师。建立起完善的老师晋升机制,公平公正,最大限度激发教师活力。陕西名校没落已经好些年了,忆及往昔辉煌不免让人唏嘘感叹!现下正值大西安发展的黄金期,在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希望陕西高校能够借势大西安发展这辆顺风车,自我转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尤其是在这次三省共建综合性大学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陕西和西安更应该在借此东风发力,以发展“校友经济”为契机,整合资源、大力改革,让陕西的高校为全省的发展增光添彩,让西安的高校为“大西安”的建设锦上添花。关于构想中的“三省大学”,能建在陕西更好,不能落户也无所谓,反正陕西下一步应该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本文转载自:黑白记。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塔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46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5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47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9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