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清退潮”来袭,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均在列

更新时间:2019-12-05 09:29:02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2019年,清退这个词对大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了,躺着毕业已是陈年往事。 年初的一场学术地震,影响深远直到年底还未消退,研究生在今年迎来了论文大抽检、毕业大清退。本科生严出已是大势所趋,严厉程度步步加码,大批量清退成为公开的事实。 高等教育也在今年正式踏入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观退场,淘汰率必然的调调进入公众视野。只不过,身处这股潮流中的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这股寒意,他们也有喊出自己需求的权利。 清退 研究生不合格,退学没商量。南京大学校长在今年两会上就撂下过一句话: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 高校处理不合格大学生的手段越来越“狠”,从本科转专科,到延期毕业,再到直接清退,“严出”步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的大学生遭到高校清退,其中也包括在华留学生。 中国目前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国,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国内学习。 清退大学生是事实,我国大学生淘汰率不高也是事实。清华、复旦、中科大等被誉为“最难毕业”的一流名校,淘汰率也并不令人咋舌。 如无观感,可以看看美国本科院校的淘汰率。美国学生信息中心NSC追踪了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以确定有多少人能在六年内获得学位证。结果发现,12%的学生尚未完成大学学业仍注册在读,31%的学生辍学。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高等教育要朝着“宽进严出”的方向努力,好的大学有20%、30%的退学率都是正常的。 时势 清退并非无源之水,既可追溯各大高校的学业管理规定,也有来自教育部的各种信号。上大学了,要学会看“时势”。 年初的翟天临学位事件,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授予上存在的问题,猛然拎出水面。 本科清退趋势的源头,则要追溯到2018年,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清退趋势的脉络清晰可辩。 今年以来,山东大学女学伴、福建农林大学留学生推搡交警等事件引起社会争议,积怨已久的在华留学生的规范管理问题集中爆发。 矛盾 教育要面向未来。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专家表示,中国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一定的淘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 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 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 然而,从严要求大学生,不能仅仅清退了事,大学生就学的种种问题,更需要旁观者认清。 毋庸置疑,淘汰部分大学生势在必行,让学生、家长接受这个事实,改革更需要说服力。 所谓的淘汰,我们怎样来定义?淘汰是怎么个淘汰法,规矩怎么定?淘汰本身如何跟我们的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厘清。 结语 身处清退潮的漩涡中心,大学生第一要义是要努力学习。如果连象牙塔都不能打通关,那么进入社会后的成人法则,能分分钟把你们虐哭。 说真的,谁还没个艰难的时候。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