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这是一所地方高校的“十三五”科研成绩单

更新时间:2019-12-18 19:58:24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12月16日,西北大学召开科研工作会。作为一所西部地方高校,西北大学拿出的这份科研成绩单,十分亮眼。 西北大学有着117年的办学历史,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十三五”以来,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准确把握国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和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三个面向”,遵循“精基础,强应用,育交叉,促转化”方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实力,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上推动总体科研体量的高位运行。 科研工作成绩单 “十三五”以来,西北大学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早期生命演化与环境、丝绸之路考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团队与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科研工作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绝大部分指标较“十二五”实现了倍增。 基础研究实力不断增强 承担自然科学国家级项目622项,立项经费5亿多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5项,与“十二五”末相比,实现了年度立项数、经费总量翻一番和排名位次“两级跳”。2016年资助率位列全国第24位。2019年立项数达到164项,创学校历史新高,位列全国第54位,较“十二五”末提升了46位次;相比2018年的绝对增量,在全国所有依托单位排名第9,在全国省属高校中排名第3,人均国科金数量居陕西省第2。2017年、2019年立项经费两次突破亿元大关,2019年全国排名48位,较上年度提升55个位次。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3项,年度立项数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立项总数稳居全国20位左右、陕西省第一梯队。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7项,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18位。 文、理科纵向科研到款额共计8.93亿元,2017年、2019年理科纵向科研经费到款突破2亿元,2019年理科科研总经费到款首次突破3亿元;2018年文科经费到款突破4000万元,2019年突破5000万元。 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增强 承担自然科学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3项,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课题29项,比“十二五”增加9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基础科学中心合作项目1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重点项目1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1项,重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2018年获批重大项目、课题数位列全国12位。2019年重大仪器专项项目数位列全国第7位,陕西高校第1位。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4项。其中,2017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实现项目层级的突破,2019年首次获批千万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陕西省首个领衔专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资助,已到款经费4000万元。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8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8项、重点项目10项,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预期目标,较“十二五”期间立项增长38.5%。2018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4项,位列陕西高校第1,全国并列第19位。 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 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人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7人入选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6人入选陕西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科技新星。 杰青袁洪林教授 杰青栾新军教授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首次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1个团队获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批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11个。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3项,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 “早期生命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科研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增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7个,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新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各类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8个。 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是当年陕西省唯一获批的专利金奖。获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6项。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国学终身成就奖、“刘诗白经济学奖”“中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等高层次社会奖项10余项。合作考古成果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三五”以来发表CNS论文3篇,累计发文总量位列“2019中国大学CNS论文排行榜”第9位,地方高校第1位。三大索引收录论文4347篇,年均收录量较“十二五”增长67.13%。SCI收录论文2018年度首次突破1000篇,年均收录量较“十二五”实现翻番。人文社科发表权威期刊论文248篇,21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公开出版学术著作类成果336部,2部著作获得2017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1部专著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点出版物,1部专著入选建国70周年重点图书。 从标志性成果产出来看,以地质、考古等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始终是西北大学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了毫米级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推至5.35亿年前,该科学发现被Nature杂志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进行发表;发现“清江生物群”世界顶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研究成果经Science发表,引起国际古生物学界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中亚考古队在“寻找古代月氏遗存”这一世界性学术难题中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三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和鼓励,2019年又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肯定。 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攀升 以自主转让科技成果型、自主投资实施转化型、产业化推进后作价投资入股型、独占许可实施型等方式,完成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00余项,技术交易额2.71亿元,2019年横向项目经费到款和合同额首次突破“双亿”。 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2亿元的成果转化意向协议,首批转化经费1000万元已经到位。获批2个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立6个校地科技工作站和1个校企科技工作站;与多家军工院所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推进军民融合工作。 针对成果筛选-孵化-转化的全过程,探索形成了包含研发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平台、转化基金和成果推广平台的“五位一体”全链条转化模式和技术转移体系。获批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西安市国家“全创改”首批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首批试点单位。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连续获评省级优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首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为陕西省唯一入选高校。 形成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陕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院、中东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及秦岭研究院等为核心的高端智库群,推动智库研究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西大智库”品牌。3家机构入选中国大学智库百强排行榜,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核心智库。决策咨询报告先后被中央领导批示,多份成果被中省政府采纳。 国际科技合作开创新局面 设立“紫藤国际合作计划”,与19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所高校、高水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项目243项,建立紫藤国际实验室5个。获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15项,获批国家“111”引智基地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陕西省7个;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乌兹别克斯坦高校、院所共建“丝绸之路人类与环境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发起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四国联合考察活动,不断深化中亚考古研究。 举办“诺奖论坛”系列活动11场,开设诺奖短期课程,共建诺奖工作室2个。举办“杨钟健学术讲座”“侯外庐学术讲座”等高水平学术活动1200余场,召开“国际埃迪卡拉系和寒武系科学大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等高端学术会议近500场,构建学术交流新格局,学校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主要举措 科研成绩单的背后,是西北大学管理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努力。学校聚焦“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着力发挥科研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作用,抓规划落实、抓机制改革、抓管理效能、抓创新服务,不断优化科研管理模式,着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 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建立科技管理的“五个三”工作模式和社科管理的全域流程工作模式。 加快管理举措升级,递进式推出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紫藤计划、博士后支持计划和登峰计划,推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以及配套推进方案。 形成校-院两级科研组织模式,建立“一院一策”“一人一策”科研对接机制,聚焦重大任务,策划建立科研需求和学科资源“两张清单”。 稳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统筹全校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 强化制度创新,坚持以质量、贡献、价值为导向,落实“陕九条”“陕教十条”,修订、出台《西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级别管理办法(试行)》《西北大学咨政服务报告成果认定办法》等十多项管理办法,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作为一所身处西部的地方高校,在人员规模、经费投入有限、区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西北大学的科研效率与投入产出比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第三方机构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近年整体发展情况评价,西北大学办学经费投入位列95所高校的60位左右,但科研产出位列24位。通过与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及地方高校第一阵营高校的对比分析,西北大学多项关键人均科研指标表现领先于对标高校。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西北大学考察时所指出的:“西北大学百余年来为国家建设和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历史底蕴深厚、办学定位清晰、发展成绩突出,投入产出比在我国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