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双一流”高校发文!博士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真的要来了!
更新时间:2020-05-21 12:45:07•点击: •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 》资讯平台提供: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告》中明确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博士招生考试将以申请-考核制为主,统考形式视各院系具体情况而定,或将被取消。
截至此,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有约60所高校在所有招生院系均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度。中国大学全面取消博士招生统考,采用“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的那一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从个别到普遍
国内高校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始于2007年,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率先尝试。
据相关文献,2007年,北京大学为了吸引更多海外优质生源,在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时采取了申请审核制;同一年,复旦大学则在医学院博士生招生中,则引入了“材料审核制度”。
这一年,两所高校的尝试可以被视作是国内高校“申请-考核制”招生的先声。
如今,这项制度进入中国已有10余年之久,已经从部分高校的个别尝试,逐渐转向了得到广泛承认和实行的普遍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至少有131所高校已经开始在博士招生方式中,全面或部分实行“申请-考核”制,占比超过93%;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
与此同时,在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这项制度也在悄然执行。深圳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在进行逐步改革,在全部或部分学科实施“申请-考核”制招生。
130余所开始实行的高校中,超过60所已经在全校所有招生学科普遍推行“申请-考核”制,并将其作为与硕博连读、直接攻博两种方式并列的招生方式之一。这其中,有些学校已经全面取消统考,有些学校则实行统考与“申请-考核”制并行。
▎从成绩到成果
对于考生来说,从统考到“申请-考核”制的转向,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学校对于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目前,国内高校实行的“申请-考核”制,打破了统考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新制度由由初审和复试两个部分构成。初审为材料审核,学校将从学历、科研成果、英语能力、专家推荐等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递交申请材料,学校据此进行资格审核。
通常而言,硕士学位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必备条件。除了学历、英语等常规要求外,部分高校还会对申请者的毕业院校或所在学科的位次排名作出要求,如需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评估B档及以上学科等。
科研成果则无疑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头戏,也被认为是学生科研潜力最重要的体现之一。相信在绝大多数导师的眼中,一份出色的科研成果简报都能够有效抵消考生在其他条件上的劣势。
因此,如果能在硕士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或者参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无疑会为自己的申请材料增色不少。
通过初审的考生将进入复试阶段,并形成最终成绩,决定录取结果。不同高校不同院系最终成绩的构成也有所不同。
复试通常分为笔试和面试,也有部分高校根据学科情况取消笔试,依靠多轮面试选拔学生。另有部分高校会将初审成绩作为考生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从统考到“申请-考核”
“申请-考核”制并非中国首创,在国外也早已有了完整的成熟经验。进入中国短短13年间,这项制度在中国博士生培养的主体——“双一流”高校中的覆盖率就已超过90%。这足以说明这项制度不仅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契合并满足了一定的需求。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一部分反对的声音。
对于中国高校的“申请-考核”制,评价向来两极化严重。支持者认为这一制度符合学术选拔规律,相比统考更能筛选出具有优秀学术潜力的人才;
而反对者则认为这堵塞了一部分学生的上升路径,阻碍了一部分学生本就不算宽阔的“博士之路”。
导师对于博士生的招收和培养,都是权责统一的过程。“申请-考核”制给了高校和导师更大的招生自主权,与之相对的,导师也需要承担起更大的培养责任。
与此同时,“申请-考核”制的评价方式中,无论是对毕业院校、还是科研成果的强调,都指向了另一个隐忧——“唯学历”和“唯成果”论。
“申请-考核”制实行短短数年,一部分高校的招生要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对论文影响因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篇数要求也由1篇涨至2篇。评价标准俨然已经成为“五唯”的微缩版。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为了“刷论文”、“刷成果”,在申读博士前先去从事科研助理等岗位的学生。
这或许是我们更应警惕的。科学研究不等同于发表论文,博士生也不是论文机器。无论是统考的“唯成绩”,还是“申请-考核”制可能导致的“唯学历”、“唯论文”,任何一种有失偏颇的评价方式,我们都应该极力避免。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
推荐阅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755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767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992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65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