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这些中西部地方高校正在强势崛起!

更新时间:2020-05-23 18:08:01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 》资讯平台提供:地方高校的发展,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突围战。 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所属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可利用的办学资源到对师资和生源的吸引力,区位优势的“马太效应”轻而易举地在地方高校的发展间隔出道道天堑。 对于中西部地方高校而言,这更是一种切肤之痛。 中西部的广袤土地上有着我国近三分之二的高校数和在校生数,孕育培养了无数莘莘学子。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能够给予地方高校的支持也相对较少,即使是煞费苦心的倾力而为,在摊平之后也常常难免捉襟见肘之感。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中西部地方高校依旧砥砺奋进、孜孜以求,近些年在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级和教育部科技奖励等重要指标中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高层次人才 数十年来,人才流失问题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以至于在高教界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说法,用来形容中西部高校留人之难。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依旧有一批中西部地方高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中西部地区培养了数量不菲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以顶尖学术精英为标杆,为人才梯队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西部地方高校中,西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在两院院士的增选数量上表现最为出色。 近些年,西北大学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太原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则分别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直追众多优秀的中央部属高校 。 而在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方面,中西部地方高校近些年同样斩获颇丰。 其中,西北大学新增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7人,山西大学新增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3人;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在杰青、优青方面的取得成绩也十分出色。 ▎国家级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中西部地方高校在其中展现着自己独有的珍贵价值。 郑州大学与南昌大学的表现尤为夺目,五年来各自承担了总计超过12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获总资助金额皆在5个亿以上!如此出色的数据也意味着,这两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层面上获得了极大的信赖与认可。 而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北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同样成绩喜人,总承担项目数量都在600项以上,贡献卓著。 ▎重量级科技奖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两个高层次、重量级的奖项上,中西部地方高校近些年同样出类拔萃、成绩斐然。 2015年至今,中西部地区有近四十所地方高校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南昌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现亮眼。 南昌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昆明理工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湘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则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各有斩获。 而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获奖方面,内蒙古农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皆获得过2项一等奖;太原理工大学与陕西科技大学的成绩同样十分优异,近些年斩获多项大奖。 ▎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 在中西部地方高校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为了解决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央也正在给予中西部地方高校越来越多的支持。 2017年,中央整合设立了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逐步提高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在资金分配上,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17至2019年共安排中西部地区886亿元,占比达82.42%。 2018年,教育部和相关省份进一步以“省部合建”的形式支持中西部14所地方高校(即先前的“一省一校”,Z14)建设发展, 2012~2019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这14所高校98亿元。 过去的五年间,中央财政分担中西部高校资助经费共计746亿元,占分担总额的83.06%。  正如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所说:“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建设教育强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就不能只是一部分强,而是东中西部都能得到均衡、充分的发展。” 随着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中西部地方高校也正借着这股东风,以卓绝的独特实践,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