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青年该不该有博士梦?

更新时间:2020-05-25 14:37:04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 》资讯平台提供:关于“××岁了,还要不要读博?”的话题引发了不少争论,大家普遍关注的对象为27-30岁的“大龄青年”,这些人普遍具有几年社会经历,站在一个对人生还来得及做出改变的岔路口,重新考虑着要不会回归学术的象牙塔。 这其中有人已经小有成就,读博是为了拓宽职业空间;有人不安于现在的工作,想通过读博获得一份教职;有人纯粹热爱学术,读博是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 大龄青年要不要读博的问题本质,其实在于你还能有多少自由选择人生的空间,有多大的勇气敢于放下眼前的生活,有多大的胆量去承担从头再来的风险。决定读博之前,你都应该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01 大龄读博如赌博 考博容易,毕业难。大龄青年读博,是一场与时间的豪赌。有调查数据显示,毕业年龄与延期率成正相关,年龄越高,毕业延期的可能性就越高。 有时候毕业不是靠努力,想毕就能毕。统计数据只是反映客观趋势,不同专业的延期率大不相同。如果你读的还是出了名难毕业的专业,那就请做好四年稳赚,五年不亏的心里预设。有不少“天坑专业”的博士吐槽,他们专业基本就没有按时毕业这一说。这场豪赌,发了文章顺利毕业就成功踏上了高层次人才的末班车,毕不了业,数年光阴付之东流。 02 脱产读博,收入倒退 自2018年改革后,高校或科研院所基本上不再招收在职博士,即使在职也需要脱产读博,而脱产读博则意味着在3-5年内没有工作收入,只有博士奖助学金,大部分院校的最低学业奖学金基本覆盖学费,助学金的话不同院校差异较大,基本在1200-3000之间。(欢迎在评论区补充留言。) 在学校的低消费环境下,这些奖助学金保证个人温饱没太大问题,但有些人可能已经需要负担家庭开支,那就比较吃力了,而且跟已经工作的同龄人相比,收入倒退难免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03 读博方知头发贵 中国人长期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读博还是读书,其实读博更像是工作,并且是8117的那种,基本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全年无休地干活,即使是正常年龄读博都不乏有“读博苦,读博累,读博方知头发贵”的吐槽。 一方面是来自毕业的压力,读书要趁早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龄攻博,对体力、精力无疑是非常大的考验。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如果你的选择没有得到家庭的支持,甚至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家庭带给你的心里压力要远超论文。 04 一毕业就贬值 历经艰辛拿到博士学位,却发现其实工作可选择的依然不多,想进企业,35岁基本上是职场的生死线;想考公务员,离40岁的年龄限制也很近了,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上岸实属未知。 所以高校或科研院所仍是大多数博士的最终落脚点。如果你是30岁开始才申请读博,入学最快也31岁左右了,毕业最快也35岁了,以现在严格的毕业条件,很大可能延期到第5年毕业。然而高校招聘也有着35岁红线,有的甚至限制在32岁以下。 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过了年龄的线,在单位眼中你的博士学位就贬值了。大龄读博已经是负重奔跑了,却还要冲刺超车才能晋升“普通”的行列。 明知是hard模式,大龄青年该不该去读博?没有人可以替别人的人生做选择。如果你认清现实之后依然坚持,我们应示以鼓励和敬佩。这个社会多的是遭受现实毒打后安于现状的青年,少的是找到目标敢于跳出温水的“青蛙”。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