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所高校发起!我国“新文科”首个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

更新时间:2020-06-18 16:58:34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2020年06月17日,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上成立了我国“新文科”的首个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出席会议并讲话。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部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徐显明指出,建设新文科的根本的出发点是要使文科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较,有四个不同:其一,在话语体系上,应把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转向中国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不完成这个转变就无所谓新文科;其二,在内容上,应把纯文科转向文理交叉的学科;其三,在作用上,应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和形成国家软实力,为理工科甚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思想;其四,在方法论上,应从运用传统的人文社科方法转向运用现代科技及学会算法,将文科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统一,彰显新文科的科学性。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 徐显明认为,法学教育有五大不变的功能与使命。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法学教育具有提供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论支撑的使命,这是法学教育的第二个功能。第三个基本功能是紧密地结合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提供对策服务。第四个功能,法学教育应该走向社会,塑造法治文化,促使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引领社会的价值观。第五个功能,法治和法学的国际交流。法学教育有着推动国际法律文化相互促进的使命。中国法治的智慧和对人类的贡献都要靠法学教育去传播。 徐显明认为,现在法学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新法学要回答的问题。面对各种变化,法学教育要有新应对。第一,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讲道,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这六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这六个方面每一项都和法学、法治有关系。我们法学教育要思考,怎样满足人民这些新的需求。第二,中国法治建设目标的新调整。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新中国建国100年的时候,就是2049年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所以与强国的目标相适应,法学教育要有新作为,这是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第三,中国法治发展遇到的新矛盾。中国法治发展的新矛盾、新挑战会集中表现在国家的安全上。十八大之后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在补齐国家安全的短板。过去在涉国家安全领域里面,我们法学教育基本不涉及,在立法方面一直是空白。十八大之后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之为指导,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其中一些创新的制度安排与今天的法学理论完全不同,还有一些是过去法学理论未曾涉猎过的,法学院校涉及这方面的教育很薄弱,这是第三个挑战。第四,“一带一路”布局的新应对。“一带一路”直接涉及的国家是64个,但是参与的国家上百个。怎么把外部利益维护好,就要研究“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法律,但目前我们法学院能够提供这方面智慧的还不多。我们的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维护这些利益安全的研究就要延伸到哪里,否则,法学教育就会滞后于国家需要。第五是中美贸易的新挑战。中美贸易摩擦中,应对机制、阻断机制、合规性、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都需要加强,要培养涉外型的通晓国际规则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法治人才。第六是信息化、科技手段、人工智能、区块链、算法等对法学教育的新要求。新文科的最大特点是文理交叉,法学教育方面也要学会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徐显明对新文科背景下开展法学教育提出几点要求。一是生源构成要更新。过去法学专业主要为文科专业招生。具备举办新法学条件的法学院应该大幅度提高理科生的比例。二是培养目标要更新。高水平的法学院就要培养能够自由行走在国际间的法律人才。三是教学内容要更新。应增加科学技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要懂算法,要会人工智能,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算法可能是高水平的法科学生的特征之一。四是师资队伍要更新。现在的法学师资都是从高校到高校,要适应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需要、适应社会法治实践的需要,高校应该为来自实务部门的师资留出一定数量的额度,让高水平的法官、检察官进入学校成为重要的师资力量。五是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新。协同培养的重要性要突显出来,让法院、检察院成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二阵地。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讲话。他指出,天大法学院复建五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法学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咨政建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推进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创新,有三个关键“字”,一是“德”;二是“新”;三是“外”。首先是要突出“德”的要求。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德法兼修,以德为先。我们要大力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推动研制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开展师资培训。要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研究挖掘法学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教育,当前,要重点做好民法典的教育宣传,推动理论研究、宣讲解读、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二是体现“新”的理念。近一年来,法学院校围绕新文科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可以说,在推进新文科建设方面,法学是走在前列的。今年,高教司将设立一批新文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推动深化新文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法学教育要体现新时代的新要求、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采用新方法,为法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新内涵。我们将结合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动法学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带动新文科建设。希望法学教育创新联盟能够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法学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做好“外”的文章。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我们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加大对国际法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外国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高校和实务部门协同、法学和外语教育协同、国内和国外协同培养的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更多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   徐显明主任与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共同为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揭牌。     雷鸣主持会议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代表联盟的发起单位宣读了《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创始倡议书》。倡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学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风起云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法学本科教育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卓越法治人才,这是摆在所有法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法科有其建设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尤其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方面,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满足新时代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新需求。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共同发起成立“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旨在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机制、路径和方法,促进法学本科教育的现代化和适应性。 据悉,此次法学教育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包括(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等。   会上,十余所高校的代表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围绕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技术革命与法学高等教育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