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
更新时间:2020-12-19 15:57:36•点击: •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2020年11月19~21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本届展览会和技能大赛由中国发明协会、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佛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发明创新、共惠共赢”为主题,展览面积4万平米,设置了科技助力扶贫、非遗智慧与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明创新、综合等展区,吸引了全国各地8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5000多人参加展会活动。
“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携“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参加了本届展览会,宣传展示了该项技术发明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等领导视察了项目组展位,对该技术发明及相关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可。最终,“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科技助力扶贫专项奖。
“林下三七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简介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朱有勇 院士
1.项目介绍
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是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构建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三七种植新模式。该技术立足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严格遵守“三防两不准”和“三证合一”管理制度,实现“高品质、高效益、低成本”的三七林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该技术发明以药效品质为导向,不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解决了中药材质量下滑难题,并有效缓解了因中药材连作障碍等问题导致的土地资源匮乏矛盾,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抓手。依托本技术发明,团队已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林下三七1万余亩,带动50多个贫困村的数千名贫困群众脱贫,成为利用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2.发明人简介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植物病理学专家。长期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办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数千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在Natur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奖励18项;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因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突出贡献,2019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3.发明创新
(1)理论创新:以药效第一回归山野为导向重塑产业发展理念
众多研究表明,造成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困境的根源是不当的生产模式导致的。药材种植大多数照搬农业高产模式,农作物品种经上千年遗传改造适应配套的高产模式,而药材品种研发积累不足以支撑高产模式,造成了中药材生产的重大难题。本发明以药效品质为导向,药材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构建了中药材回归自然林下有机种植路径,从源头解决中药材质量下滑难题,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技术创新:生境耦合构建最适生长条件,大力缓解土地匮乏矛盾本发明针对常规中药材大田生产过程中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大肥大水的管理措施常导致病、虫、草、鼠害爆发流行的问题。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将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与森林物种和生境相耦合,创造适宜中药材生长的环境条件,创建中药材林下有机种植技术体系,形成了一套中药材生产的颠覆性技术,极大缓解了中药材与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问题,缓解了土地资源匮乏的矛盾,为克服现行中药材农田种植模式的弊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3)产业路径创新:利用物联网及新型的商业模式构建全新产业链依托林下中药材种植探索出一条科研机构出技术出人才、企业出资金做市场,农户出林地出劳力,利用有机认证、区块链溯源保真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平台打通全产业链的科技扶贫新模式,全面打通从种植加工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4.产业化及市场应用情况
自2018年起,团队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以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的形式培养林下三七种植技术能手和带头人,截止今年,已开办了4期5个班的培训,累计培养学员300余人,带动50余个贫困村全面脱贫。2018年至今,先后在中国工程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等的领导和支持下召开3次科技和教育扶贫示范推广现场会,面向全国脱贫攻坚战线和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推广林下三七有机种植理念和模式,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团队也将核心技术免费公开并制定了三项《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推动林下三七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发明团队和澜沧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三证制度已引进了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康艺三七种植技术有限公司、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十余家企业发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加工和市场开发,发明团队以技术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下三七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已在我省普洱、昆明、曲靖、红河、西双版纳等20多个地区示范种植10000余亩,云南省包括省内多个地区均已将林下中药材纳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林下中药材绿色产业有望成为云南省继烟草之后的又一个新兴优势产业。
5.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针对海拔较高的山岭贫困区退耕还林资源,林下三七有机种植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可以为贫困山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根据近三年来林下三七的生产情况测算,林下亩产有机三七30到50公斤,亩产值6~10万元。同时,林下三七种植无需搭棚、没有化肥农药投入,林地租赁成本也远低于农田,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能够减少60%的投入,与传统农田三七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首先,三七种植回归自然,从生产源头解决中药材药效下滑的重大难题,符合我国从产量向质量转型的发展方向,也能为打造绿色食品药品产业提供保障。其次,林下三七有机种植与农田大棚种植相比能显著减少搭棚及农药化肥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加快该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实现三七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退耕还林的闲置林地,又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广前景广阔。另外,贫困在山区森林也在山区,森林是山区脱贫攻坚的最大资源。林下三七种植推广开来既可以为贫困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能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本技术发明的推广应用多次被《新闻联播》、《家国栋梁》、《大家》、《攻坚日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6.在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贡献
发明团队通过推动林下有机三七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5年来实现了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研究成果的科研转化,实现了林下三七等中药材的有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截止2020年,在云南省澜沧县、寻甸县、石屏县、金平县、禄劝县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1万余亩,辐射带动50余个山岭贫困村数千户贫困户,创造产值10亿余元,全面带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多年来,团队坚持从科学研究、产业化示范、乡土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现林下中药材绿色产业生根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保障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78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77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604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42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