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实验室!这所高校获地方支持

更新时间:2021-08-07 12:12:47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日前,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济南市章丘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8号关于十四五时期强力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的答复》。 《答复》中提到:加快推进和高标准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提前筹划布局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为加快创新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强化山大资源和平台对接,承接支持山大创建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平台。 尊敬的安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时期强力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思想观念,全面对标“五个济南”“五个中心”建设,以东强战略为动力,以“两廊一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促进以“133”产业体系为重点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努力打造具有区域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一、努力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主动对接融入东强战略,加快推进和高标准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提前筹划布局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为加快创新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是加快推进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建设。主动融合“山大系”,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健全完善共建机制,强化山大资源和平台对接,承接支持山大创建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平台,认真研究山大学科与我区本土产业的契合点,鼓励山东大学在我区设立研究机构,发挥山大校友、人才、科研优势,主动融入山大元素,培育壮大山大经济,规划建设山东大学科技产业园、山东大学校友产业园、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小镇、山东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等项目,着力将山大片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引擎,目前,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各项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快速推进中。 二是推进在建重大创新创业平台与产业对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支撑“两廊”创建,今年来,市、区共建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顺利揭牌,并招引签约落地上下游相关产业项目8个;中材人工晶体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列入市、区联动支持重点项目,云母绝缘子等5条新产品生产线进入全面试料试车阶段,并招引恩迪科技等5家上下游相关产业企业落地,该项目已作为中材集团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及批复建设;国际创新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揭牌,为加快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提供了平台;五三所项目一期基建工程顺利推进,预计下半年相关复合材料模压成型、防护材料热压、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和试制工作将全面启动;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济南研究院与伊莱特重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合作,帮助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占地500亩的伊莱特核电深海工程高端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占地约170亩的山大地纬软件园项目完成基建任务进入全面入驻阶段,将为齐鲁科创大走廊再添集软件基础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 三是推进协同创新机构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鼓励校企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校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实现强强联手,形成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助力产业前沿核心技术突破。今年来,中国重汽、章鼓、宝山石油等企业与山东大学签订技术或战略合作协议,永信非织造与山东大学共同开发的“水刺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通过了国家级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圣泉集团、明天机械、新宇硬质合金等企业与济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不同形式的研发平台。蓝海领航国家电子竞技专业众创空间建设通过现场考察,目前进入并完成答辩环节;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过渡期第二阶段顺利推进,自身“造血”功能得到激发,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房德科创材料城与山东交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齐鲁理工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签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该项目已签约入驻山东安信德电气等相关企业15家;明泉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资源、平台优势,并与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华凌电缆与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改性工程塑料中试基地、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科技创新中心、山东先进材料中试试验基地、新能源材料中试检测基地、中国果蔬贮藏加工中试基地等顺利纳入省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服务平台,为满足区域相关产业中试市场需求,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和中试熟化服务提供了平台载体。 二、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尊重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服务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创造能力。 一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集群。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源头培育,积极拓展高企培育领域,在智能制造传统产业优势基础上,向新能源与节能、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延深,不断壮大高企规模,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采取联合联动培育行动,加大培育力度,增强培育针对性、时效性,建立起中小企业数据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筛选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高企培育库等递进式成长培育体系,通过搭建科技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使培训服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适时,减轻企业人员负担,创新优化培育模式。今年上半年,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0家,是去年全年入库量的1.4倍,组织申报(复审)高企124家,预计年度认定数量在保持同比增长的基础上将会明显提升。 二是提升科技服务效能。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引导力度,深化科技项目带动,指导企业积极适应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系列政策变化,让更多科技项目获得上级立项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借势借力发展。今年上半年,组织申报和储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其中,东辰瑞森申报的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已进入现场核查阶段,组织征集提报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4项,组织申报科技资金股权投资项目1项,引建汇智新材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申报圣泉集团、华凌电缆离岸创新人才及引才用才补贴项目2项,申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6人、泉城企业优秀人才19人,签订章鼓外籍专家合作协议1项。协调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风险补偿贷款业务,多渠道满足企业发展融资需求,目前已实施科技金融贷款115笔,授信额度1.8亿元,实施贷款1.1亿元。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企业技术合同交易补助等财政补助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研发活力,开展企业研发费用扫零和提升行动,确保有研发投入企业数量逐年提升,区域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全市前列,打牢创新发展的源头动力,加快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承载力。今年上半年,组织企业完成134项技术合同交易补助提报工作,预计可获得上级补助资金95.92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7倍。组织完成212家企业研发费用补助提报工作,共获得三级财政补助资金8162万元,其中省、市分别补助资金4081万元和2041万元,均已拨付所属企业,区级配套补助资金2040万元,有效调动和激发了企业创新研发的热情。通过今年3月份研发经费纳统直报反馈,我区有研发投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279家,研发费用投入达到49亿元(待上级核准),分别同比增长约38%和28.6%。 三、完善制度保障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健全完善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力度,深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培育集聚,构建现代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政策引导激励。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工业强市精神推动章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关于调整加快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实施“百脉英才磁聚计划”助力济南东部新区强势崛起的意见》《章丘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与时俱进的修改完善,提升政策的引导力、吸引力,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持续促进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下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创新优化柔性引才、项目引才等方式,拓展多元化、高效率人才引进渠道。鼓励、支持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等来我区创新创业。加强“国家杰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泉城产业领军、5150引才倍增”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及项目储备,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落实“海外研发机构、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工作室”等人才优惠政策,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助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产业国际品牌。 三是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建设。搭建科技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高企和科技计划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引进或培育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坚持市场化运营,促进技术供需对接,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发挥泉城科技金融小镇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强化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意识,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严厉打击专利、商标、版权等侵权违法行为,创造和维护良性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房德科创、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蓝海领航等科技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建立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形成一批“互联网+”众创空间或孵化器。坚持把科技创新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比重,凝聚联合抓建合力。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