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这些地方有望新增1-2所“双一流”!

更新时间:2021-08-08 14:54:30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作为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基建大国,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妥且顺当。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地方政府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显得格外重要。 青塔汇总统计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十四五”规划文件,希望能更直观地为大众展现各地政府在高教领域上的宏伟布局。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现有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将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新推动2~3所省级一流大学跻身全国一流大学行列;重庆“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力争新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 各地政府摩拳擦掌,力争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向前迈进一大步。 ▎支持这些高校,建设“双一流” 2017年9月,三部委联合公布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高校取代了“985”、“211”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尖力量。 对于高校来说,入选“双一流”与否,除了自身的硬实力外,地方政策的支持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眼下,实行动态调整的“双一流”即将迎来第二次评选。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地方“十四五”规划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份重磅文件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高校面孔。 河北表示,将重点支持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发展;云南政府表示,将积极推动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新疆表示,推进“部兵合建”石河子大学,支持“省部共建”塔里木大学,推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重大改革举措。 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这些高校铿锵向前。 ▎筹建新大学,扩建新校区 国际航空航天大学、西宁大学、康复大学、深圳海洋大学……这些高校不止一次地传出新的筹建消息,牵动无数人的心。 任何关注高等教育的人,都对这些高校充满期待,期待着这些新兴高校能为地方的高教注入新鲜血液,展现一派新风貌。 早在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政协发布的《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报告》中就提到,要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 “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被纳入到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之中,距离高校真正诞生的那一天,又前进了一大步。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巨大压力,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也呈现严重不足的态势。 一些大学校区的扩建,也被写进了地方“十四五”规划当中。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持续改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办学条件,支持阳江、揭阳、汕尾等地级市本科高校校区建设,实现本科高校21个地市全覆盖。 ▎更名为大学、专升本,这些高校获重点支持 不少地方文件中,还对“学院更名为大学”、“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做出了明文规定。 海南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支持海南医学院等本科学校更名大学。 海南省目前仅有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建设海南自贸区的大背景下,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海南一直在积极引进新大学,但本地高校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推动宁夏师范学院'升大创博'”被纳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之中; 坐落于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的宁夏师范学院,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扎根宁夏南部山区,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薪火相传,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此外,西藏“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推动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等升本。 这些经济条件不占优势,高教资源匮乏的地方,已悄然做出了改变。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只等扬帆起航。这一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