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公益学术平台从“一股清流”到变成潮流

更新时间:2024-04-18 17:54:47点击:44 科研管理新闻

 

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建设的“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为用户提供约1.7亿篇可检索资源,8000万篇可公益获取的全文资源。对此,公众一片叫好。有媒体刊文称,相对于一些学术平台将论文等资源擅自收录,不仅不通知作者、发放稿费,还凭借垄断地位“坐地起价”、牟取暴利,公益学术平台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网站截图

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图书专著等学术文献是科研工作者创造知识,并予以记录和展示的重要形式,是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家沿着前人研究成果不断登攀科学高峰的阶梯。它们既是创作者应该被尊重的权益,也是社会乃至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借鉴、使用过程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此前,一些学术论文平台之所以广受诟病,就在于它们以“搬运工”身份,不仅将他人学术成果据为己用,而且试图垄断资源、人为设卡、强取“买路钱”,公众对此意见甚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冲冠一怒起诉X网,体现的既是一种创作者对侵权方的抗议,也是广大知识分子对“拦路虎”的愤慨。

尽管“天下苦X网久矣”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但科研还要做、文献还得查,很多人还是不得不继续为一些平台的“霸道”掏腰包。如何改变?“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出现是一个积极信号。它让人们看到,学术文献的抓取、收集、整理、归类等等,并非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做到;它更让大家看到,全文资源公益获取不仅可能,而且已经开始变成现实!不要小看那三块五块一页的文献收费,它们累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巨大的科研成本;不要小看“不给钱不让看”的文献加锁方式,它实际上是在人为制造闭塞、阻碍科技创新的脚步。而公益学术平台的出现,恰恰是一种“打开”。

平台加锁收钱的理由可以列出一千条、一万条,但公益开放的理由一条就足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建立在不断站上“巨人的肩膀”瞭望与登攀,学术文献是服务科学技术发展的“铺路石”,而非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绊脚石”。

放眼世界,扫除由于付费引起的科技交流障碍,让科学新知成为社会公共产品,日趋成为国际共识。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发布,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第一次发出“开放”的宣言。2013年,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台政策,推动论文在发表6—12个月后可以在作者自己的网站、机构和政府的文献库里免费发布;2018年,欧盟11国联合签署开放获取计划“Plan S”;今天,“开放获取”成为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呼声,就连《科学》《自然》这样的老牌期刊也开始出版开放获取子刊以适应新形势。这说明,学术文献开放获取是世界潮流,凡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违背科研的公益属性、社会属性的行为都迫切需要做出改变。

在我国,公益学术平台的出现是一股清流,它还需要成为一种潮流。一方面,“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建设时间还不长,总量还不够大,还需要在后期的建设运营中不断增量、扩容、保质。另一方面,“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平台、单位开展公益学术平台建设,形成“学术文献公益平台群落”,进而促进各类学术平台运营的规范化,让创新创造的“阶石”分布得更加密集,更充分地满足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需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成天软件、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