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理工科大学必须有一流人文教育:来自南科大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9-05-09 14:47:56点击:449 科研管理新闻

一流理工科大学的一流人文教育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近年来一直在求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昨日(2019年5月7日)上午,他们的文科建设有了新进展: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及南方科技大学章程,该校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由陈跃红教授担任院长,周永明教授担任副院长。在南科大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理事陈十一向理事会报告了。陈十一在南科大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报告(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不过,。起初,该校成立的是人文科学中心(下称“人文中心”)。中心主任则由现在出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的陈跃红教授担任。和陈十一校长一样,陈跃红也是一名选择南下深圳的北大知名教授。在北大,陈跃红曾担任过校务委员。但南科大毕竟不是人文、民主气息浓厚的北大。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该校人文学科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吗?面对《中国教育报》记者抛出的疑问,陈跃红在2016年曾如此解释: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不然所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理工科大学做过许多尝试,然而,人文学科如何和理工教育融合,这个难题一直都没解决。尽管担任过近4年的北大中文系主任,但初到南科大的陈跃红,并不打算先成立什么人文系。他希望。实际上,南科大人文中心也确实突破了传统“院-系-专业”的科层组织,以新的体制模式展开了教育教学、学科构建、队伍建设和研究工作。他们的做法是,以承担教学和研究综合使命的,组建教研机构和师资团队。南科大人文中心初步组建了4个工作室,分别是:(1)中外人文经典与学科历史工作室(2)研究性人文写作与语言系统工作室(3)人文学科方法论与批判性思维工作室(4)人文与科技交叉整合工作室今后视发展需要,南科大人文中心还可增加其它工作室。为什么要有研究性写作呢?陈跃红认为,是因为一流理工科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在他看来,现在学生的中文写作普遍较差,很多人在写邮件、撰写实验报告、做项目设计、写毕业论文时,都没有文体意识,存在文章逻辑不清、表述不清等问题。而。放眼国内,清华大学也在2018级学生中启动“写作与沟通”必修课,并将于2020年覆盖所有本科生。作为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理工科大学,南科大也要先行一步。该校专门在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了2学分的“写作与交流”通识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全体大一新生,重点指向汉语的研究性写作指导和提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术规范、写作规范、研究规范的指导和帮助。在2018年11月清华大学召开的写作课研讨会和复旦大学召开的全国通识教育研讨会上,南科大教师还受邀作专题报告介绍写作课授课经验。除了“写作与交流”课,南科大人文中心开设的“科幻:从小说到电影”、“人文名家专题系列课程”、“空间中的美术史”,社科中心开设的“考古发现与中国历史”、“中国的工业化与社会变革”、“建筑、空间与文化”等也都十分热门。南科大的写作与交流课广受学生欢迎(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南科大人文中心也在探索新路径。2018年10月,该校揭牌成立“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由校长陈十一担任荣誉学会会长。“荣誉学会”(Society of Fellows)最早由哈佛大学于1933年创立,吸收即将或刚刚博士毕业的人文社科方向的青年学者加入,为这些在学术起步阶段的青年学者提供优厚的生活和学术支持,使他们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学术兴趣、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继哈佛大学之后,世界许多名校如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芝加哥大学、南加州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等也纷纷成立荣誉学会。。依托这一平台,南科大持续吸引国内外博士毕业的高端青年人才前来从事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使用机制————以更自由、多样、全面的方式促进青年会士的学术成长和跨学科研究,为南科大特色的“科技人文”建设做出积极探索。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揭牌仪式现场(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同样是在2018年10月,南科大还举办了“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集聚国内外多所高校的人文学者与专家,就如何在一流理工科大学开展人文教育这一重要论题进行讨论。这次会议为南科大进一步探索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提供了更开拓的视野和思路,向各界宣示了,明确了。今后,南科大也将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培养文理素质兼备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大学校文科建设的成果及影响力。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正式成立,也将成为该校文科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南科大举办“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本文转载自:一读ED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塔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