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地方高校的突围密码
更新时间:2019-02-12 03:56:20•点击:595 • 科研管理新闻
前不久,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共建山东理工大学协议》,山东理工大学由此成为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防科工局与山东省共建高校。这标志着学校步入了省部(局)共建高校行列,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如此,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一项项标志性成果纷纷花落山东理工大学。位于鲁中地区的一所地方大学,缘何能在众多高校中实现突围?记者走进山东理工大学进行探秘。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兰玉彬教授当选为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山东省教育厅专门就此事给学校发来贺信。信中说,这是山东理工大学的荣誉,是山东高等教育的骄傲。“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提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到新世纪初第一、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再到2016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虽然内涵不断丰富,但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山东理工大学地处淄博,既不是省会也不是沿海城市,在引进人才方面区域优势并不突出。但全校上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始终张开博大胸襟,广纳天下英才。留英博士徐丙垠,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温广武教授,精准农业航空世界领航科学家兰玉彬,齐文化研究专家王志民……一批学术大家相继加盟。仅近两年,学校就成功引进国家级人才12人、省部级人才11人,研究引进优秀青年博士366人。截至2018年6月,学校已拥有双聘院士5人、“千人计划”专家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在2000多名专任教师中,已有786人具有博士学位……一支数量、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招来“女婿”,也要留住“儿子”。学校先后推出“136人才工程”、《特殊津贴实施办法》、“双百工程”。“双百”人才实行年薪制,一、二、三层次分别对应60万元、45万元、30万元年薪,而学校领导的年薪仅20多万元,目前已遴选支持102人。人才作用发挥如何,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指挥棒”设计至关重要。学校把教师岗位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成果转化型4类,实行分类管理;在考核中,对上一轮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放水”,2017年学校进行新一轮聘用,117位教师高职低聘,在教师中引发深刻触动。“学校提出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吕传毅说,“‘五有’人才培养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山理工的细化和具体化,符合全国教育大会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多年来,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育人模式,一项项改革相继推出——2002年5月,开始推行学分制改革,文理分类招生;2006年,提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实行按专业招生,分机械、电信等10个大类进行培养的模式;2010年,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并入选优秀示范推广案例。目前,学校正着手探索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并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以本为本,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围绕“五有”人才培养,2017年9月,学校印发《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案》,推出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五有”人才;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涵盖教育教学各方面的21项举措由此逐步推开。山东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在农业工程、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电子、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吕传毅认为,“学校虽然是一所地方大学,但科研工作既要‘顶天’,瞄准前沿做研究;又要‘立地’,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真正把论文写在服务经济社会的主战场。”2017年年初,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5亿元的价格,获得毕玉遂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创造了全国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额度最高纪录。毕玉遂教授虽已60多岁,但仍然带着团队奔波于实验室和工厂之间,为科研成果转化做着大量工作。他们的项目已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库首批优选项目,未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可限量。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需求,聚焦转型升级发展,着力在应用研究领域精准发力,着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徐丙垠教授团队在电力故障检测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开发的系列产品远销英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直接销售收入近30亿元;刘永启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高温固体物料余热直接生产蒸汽,成果在潍坊联兴等推广应用,新增产值9.2亿元……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8项国家科技大奖。“全国教育大会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书写好新时代山东理工大学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吕传毅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来源:光明日报)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339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330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519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375 次